青年文化節|潤心講壇——江蘇省名中醫楊進老師專訪

發布者:張豔梅發布時間:2023-09-14浏覽次數:397

914日下午,學院分團委學子代表前往國醫堂采訪江蘇省名中醫楊進教授,為楊老師送上教師節的祝福,聆聽楊老師從醫從教的經驗、教誨,進一步堅定專業學習的信心。

楊進,1968年畢業于南京伟德网站是多少醫療系,現為伟德网站是多少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任伟德网站是多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江蘇省政府中醫溫病學、中醫臨床基礎學重點學科帶頭人、溫病學教研室主任、伟德网站是多少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溫病學研究所所長、江蘇省中醫院急診基地副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病分會主任委員和名譽主任委員,全國第六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楊進老師出身中醫世家,對感染性疾病和内科疑難雜證的診治有深入的研究,亦在本院設立楊進獎學金,激勵同學們學好專業知識。楊進老師已經79歲高齡,仍然堅持定期出診,為每一位患者耐心診治。在結束當天的門診之後,楊進老師接受了同學們的采訪。   

問:是什麼樣的契機促使您選擇了中醫,并用一生的時間去踐行自己的初心?

答:這個問題其實有些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的原因。必然因素是因為我的父親一輩就是中醫,伯祖是“民國四大名醫”之一的楊如侯,他當時在山西太原創辦中醫學校,父親也是在此學習中醫。小時候家中有很多中醫的書,培養了我對中醫的濃厚興趣。另一方面是看到了中醫在治療疾病方面的優勢,通過學習之後更加了解中醫,學習之路也就慢慢地深入。

問:常有人說學習中醫需要悟性,您覺得什麼是悟性,沒有悟性是不是學不好中醫?

答:所謂悟性,比較抽象,悟性的基礎首先是要對中醫感興趣。如果說對中醫本身就不太感興趣的話,這個悟性就談不到,有了悟性、有了興趣,對于專業知識才有鑽研進取的動力。能夠把中醫學好的人,一個首要條件就是要對中醫感興趣,有了興趣之後,讀的書也越來越多,學到的知識也越來越深入,才能産生悟性,對中醫理論的理解和應用也會更好。悟性表面上是很抽象的東西,但也實實在在地存在着,我們常說中醫學得好的人有悟性,實際上是這些同學在學習當中非常認真、學習内容深入、學習态度主動積極,如此才能體現學習中醫的“悟性”。

 

問:有人說中醫更多的是經驗醫學,您認為在現代的中醫教學中,闡明中醫理論内涵對于臨床實踐有什麼意義?

答:簡單地把中醫說成“經驗醫學”是不全面的說法,民間流傳的治療方法可以稱作是經驗醫學,有些也很具有名氣,但并沒有形成理論系統。但中醫本身是一門科學,是由完整的理論系統和大量的實踐經驗共同組成的,并不能用“經驗醫學”代替。民間也存在僅憑經驗做醫生的,但真正的中醫仍舊需要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包括我們中醫學的四大經典、傷寒金匮、本草、方劑、診斷等等基本理論,在掌握了理論知識後,再一步步地走向臨床,成為一名真正的中醫醫生。

 

問:您在溫病學研究方向上頗有造詣,請問您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中醫文化中選定溫病學這一研究方向的呢?

答:這也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在大學本科階段,我和大家一樣,也是系統的學習中醫知識。進入到研究生階段後,我們的研究生導師都是一流的中醫專家,我跟從孟澍江教授學習之後,就跟随老師開展對溫病學的深入研究。

 

問:楊老師您師從全國名老中醫孟澍江教授近20年,自己也培養了許多學生,相比起傳統的課堂教學,您認為中醫學子在跟師學習的時候更應該側重于學什麼、怎麼學呢?

答:中醫雖然不能用經驗醫學簡單概括,但經驗對于中醫非常重要。由于經驗很難用文字表述,需要通過跟老師上門診、看大量的病例來積累。老師與跟診的學生之間,更像是一種師徒關系,和平常的師生關系不同。以往的師徒關系非常緊密,門診跟診的時間也很長,學生能夠真正學到老師的經驗。現在的跟診、抄方時間非常有限,師生關系和以往的師徒關系也不盡相同。今天老師帶徒,想要出師非常難,平日的管理疏松,最後的考試通過率很低。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應該盡可能地多和老師接觸,跟随老師上臨床,跟診抄方,學習經驗,對于中醫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更加深入的學習,就要靠自己日後在臨床上的進一步鑽研。

問:楊老師作為中醫大家,在臨床上運用中醫方法治療疾病時,有沒有讓您影響深刻的病例呢?

答:有一次乘坐列車由南京出發去北京,路上有列車員廣播說在座的有沒有醫生可以到餐車去看一位病人,我過去後發現病人是餐車的廚師,他胃痛的老毛病犯了,但是忘記帶藥。西醫對這種缺醫少藥的局面沒有辦法,我當時取了一根牙簽,對牙簽尖銳部分磨圓,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穴位按上去,廚師的胃痛當即緩解。

還有一個病例比較特殊,是一個3個月左右大的女嬰,患細菌性腦膜炎,西醫用了各種能用的抗生素、治療方法,小孩子還是低燒不退,病程持續5個月左右,小孩子瘦得皮包骨頭。家長決定采用中醫療法之後,停掉西藥各種抗生素,重新開中藥藥方,第二天小孩子的體溫就降了下來,7天的中藥喝完之後,小孩子恢複了健康狀态。

中醫不僅僅是一門療效卓越的醫學,且中醫不會受限于醫療條件的短缺。

問:近來針灸學升級為一級學科,您覺得臨床醫生需要在開方的同時,把針灸的本領拾起來嗎?

答:我在農村待的時候,醫生是什麼療法有效就用上,病人一邊喝中藥,一遍接受針灸治療,療效就非常好。現在的醫院裡,需要針灸治療的病人,就要去針灸科挂号。對于我們現在的中醫學生來說,多學點東西總是好的,像我們的針灸、推拿等等,所謂藝多不壓身,也能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療,讓病人在短時間内就可以緩解病痛。

Baidu
sogou